小米作為五谷之長,文化蘊藏深厚。“江山社稷”的“稷”、“以谷我士女”中的“谷”、“書中自有千鐘粟”里的“粟”,無不昭示著中華民族對小米的偏愛。早就聽聞輝渠小米米黃、味香,8月4日,筆者跟隨公司禹田事業部的同事走訪了輝渠小米中心產區——輝渠鎮趙家溝村。
進入輝渠地界,群山環繞,山泉長流,層層梯田美不勝收。據當地村民介紹,因為丘陵梯田的地形,交通不是很便利,當地對自然資源開發很少,方圓幾十里沒有工廠,更沒有污染企業。再加上安丘市“生態立市”的政策引導,生態環境得到了完美保護,整個村子呈現出一幅“綠樹村邊合,青山郭外斜”的田園風景畫。在這樣的環境中生長,輝渠春谷是真正的綠色原生態小米。此前禹田事業部曾對多個小米產區進行走訪、對比,發現輝渠小米與公司“綠色生態、有機健康”的經營理念最為契合。
過了村子往西,是一條坑坑洼洼的石子路,禹田的同事已經走過了數次,全程跟進小米的種植過程,保證小米的品質。路的盡頭就是成片的谷田,沉甸甸的谷穗雖然還是綠色,但今年的豐收再無懸念。公司合作米農李大哥樂呵呵地說,這里都是山地旱田,澆不上水,只能靠“天水”,今年兩場雨下得及時,小米長得比往年好。在祖祖輩輩辛勤勞動壘出來的層層梯田上,淳樸的輝渠米農用傳統的農耕模式種植一季又一季的春谷,火山灰形成的富養土壤是小米生長的基本條件,雨水滋養是小米成長的堅強保障,幕天席地,櫛風沐雨,小米保持著最原始的味道,并賦予了一種頑強和誠實的品格。
因特殊的山間梯田地勢,只能人工用最原始的鐮刀收割,有的田間小路只容一人側身通過,收割完的谷穗被裝成100多斤一袋的大包由人力背出,真正是“足蒸暑土氣,背灼炎天光”。經過自然晾曬,脫皮,還要反復幾次篩選、去糠、去雜,古法耕種與傳統加工,成就了原滋原味原生態的輝渠小米,浸染著輝渠米農手工勞動的醇香,自然與人工的結合更為輝渠小米增添了一份厚重質樸的特有內涵。
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,保存完好的生態環境與古法耕種造就了口感黏香、營養豐富的原生態小米。但是由于分散種植,缺乏統一標準,只能口口相傳,品牌影響力并沒有得到充分展現。有鑒于此,公司禹田事業部跟輝渠米農合作建立了禹田輝渠山地小米種植基地,借以提升輝渠小米知名度與競爭力。小米馬上就要收獲了,同事們嚴格把控,確保輝渠小米原產地直供,不貼牌,無假貨,杜絕摻雜陳米,保證第一源頭采購,質量可靠,價格合理,確保消費者買到的是最正宗的輝渠原生態小米,為食品安全構筑最可信賴的底線,為人們日益增長的綠色生活需求添彩。
(本報記者 傅季紅)